
李元浩
何谓岭南?这片在地理意义上广达3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是越城岭、都庞岭、萌渚岭、骑田岭和大庾岭这五岭以南地区的统称。作为中原、荆楚、湖湘、吴越和百越等多种文化的交汇融合点,岭南地区的文化源远流长,韵味十足。
当全运会的竞技盛宴与岭南文化的博大精深相遇,迸发出的火花无疑是璀璨夺目的。
第十五届全运会的开幕式堪称惊艳。三大篇章“同根同源”“同心同缘”和“同梦同圆”,将岭南大地深厚的文化基因娓娓道来。醒狮腾跃,粤剧吟唱,龙舟飞桨,广绣毫芒……当岭南传统文化在高科技加持下亮相开幕式现场,一场传统与未来的对话,精彩呈现于观众面前。
岭南文化神韵与全运会的血脉链接,何止于开幕式?
赛事筹备期间,享有“岭南体育文化活化石”美誉的广东省人民体育场(本届全运会女足场地),在改造过程中融入屋顶挑檐、骑楼柱式等众多岭南建筑元素,不仅重塑了城市地标,更是对岭南文化记忆的致敬;全运会赛事进行期间,几乎每个比赛场馆都有极具岭南文化特色的暖场和赛间演出;群众赛事中,粤港澳选手在龙舟赛联合组队,同舟共济。“全民参与 共享全运”的理念通过文化载体被感知,全运精神在文化传承中落地生根;赛场之外,参赛运动员和各方来宾也在城市采风中进一步感受岭南文化的无穷魅力。
作为中华体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岭南体育文化可谓跨越千年,历久弥新。岭南体育的源头可追溯至远古“马坝人”时期。在与中原文化的交融互鉴中,龙舟、醒狮、南派武术等传统项目逐渐形成鲜明的岭南特色,成为兼具强身健体功能与文化传承价值的瑰宝。
龙舟竞渡承袭百越“舟楫竞渡”古俗,千年桨声至今仍在珠江回响;醒狮自唐代宫廷“狮子舞”传入岭南,如今已发展为竞技项目;南派武术源自明末清初,可谓岭南体育瑰宝;象棋、风筝、花毽等项目也在民间蓬勃发展,共同绘就岭南传统体育的多彩画卷。
新中国成立后,作为岭南体育的重要代表,广东体育发展迅速,竞技体育突破与群众体育普及相辅相成。从珠江畔的沙场角逐到国际赛场的奋力拼搏,从南派体育的传承到职业体育的创新,广东体育始终与时代同频共振,在千年变迁中书写着“体育强则中国强”的生动实践。
本届全运会是赛会历史上首次由粤港澳联合承办。同属岭南大地的粤港澳大湾区,正在以一种祥和而深刻的方式,通过体育交流尤其是全运会筹办,把三地的文化经纬编织在一起。 广州国际龙舟邀请赛在珠江激起的浪花,香港中秋舞火龙在大坑街区舞出的魅影,澳门蔡李佛拳体育文化节在大三巴前挥洒的英姿……岭南文化尤其是其中的体育基因,作为粤港澳大湾区共享的集体记忆与情感交融,已成为连接三地的天然文化纽带。
随着我国体育事业的持续发展,近几届全运会筹备与举办地的文化链接愈发紧密——2009年山东全运会,将齐鲁文化中的“和谐”“仁礼”理念融入赛事细节;2013年辽宁全运会充分展现了东北地区的地域文化特色;2017年天津全运会将“津味文化”融入筹备过程;2021年陕西全运会充分展现了西北文化的独特魅力,多维度呈现陕西的历史底蕴与现代活力……
岭南大地文脉悠长,沉淀着古老的智慧,激荡着时代的潮音。当体育盛会逐渐成为“文化自信”的注脚,那些在赛场内外悄然生长的文化默契与认同,或许才是最值得珍视的收获。在这片充满活力的土地上,这是一首岭南写给全运会的抒情诗,更是一曲跨越粤港澳三地的文化交响。
壹配资网门户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